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腹痛、腹泻、便血及炎症指标升高为特征的慢性肠道炎症免疫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该病易反复,需终身治疗,通常需要多次手术,致残率高,且有癌变风险,被称为“绿色癌症”。中药方剂四神丸具有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四神丸提取物能够改善上皮屏障功能、调节辅助性T细胞比例,平衡肠道菌群,从而缓解小鼠结肠炎。然而,四神丸治疗IBD的药效成分尚不明确,作用靶点研究甚少。
针对四神丸药效成分和作用靶点不清的科学问题,研究组首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四神丸主要化要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补骨脂酚被鉴定为四神丸的主要成分。随后,进一步分析了补骨脂酚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上的治疗作用。发现在缓解小鼠的体重减轻、疾病活动指数(DAI)升高、结肠缩短、结肠病理损伤和抑制促炎基因Tnf-α、Il6、Il17a和Ifn-γ表达方面,补骨脂酚显示出与四神丸相当的治疗潜力。与临床药物美沙拉嗪相比,低剂量补骨脂酚在缓解体重减轻、DAI升高和结肠缩短方面效果更佳。通过虚拟筛选预测及药理学实验验证,研究组发现补骨脂酚为GPR120激动剂。利用TNF-α诱导的HT-29上皮屏障损伤模型,发现了补骨脂酚部分通过激活GPR120维持屏障功能。本研究表明,补骨脂酚在四神丸中起重要作用,并部分通过激活GPR120受体来发挥治疗作用。以上结果揭示了四神丸抗IBD的新分子机制,为其临床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Phytomedicine(doi: 10.1016/j.phymed.2025.156618)。(文/图 徐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