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头红(Citrus reticulata ‘Zhangshuensis’)是原产于江西省樟树市特有的柑橘品种,在洲上乡已有两百余年的栽培历史,其果皮作为药食两用资源被广泛使用。作为历史悠久的陈皮品种,樟头红曾是主流的陈皮原料之一。在2020年樟头红被正式列入江西省“赣食十味”道地药材名录。尽管其他陈皮品种在抗炎、平喘、调节胃肠动力、抗肿瘤、保肝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药理活性已见许多报道,但樟头红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依旧尚未被系统阐明。
黄酮类成分作为陈皮的主要活性物质,以C6-C3-C6骨架为核心结构,具备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菌、抗炎以及调节血管通透性等多种药理作用。樟头红作为陈皮种质资源之一,黄酮含量尤为丰富,然而其黄酮组分一直缺乏系统解析,生物活性亦未经过深入分析,这严重阻碍了这一江西特色资源的科学认知与产业化开发。

图1 樟头红外观性状
针对上述问题,中药标准化技术研究组建立了一种高效、环保且可规模化的樟头红黄酮组分制备工艺。该工艺针对性强,可在8小时内完成1~10 kg樟头红原料中黄酮类成分的靶向提取,显著提升总黄酮含量。随后,基于UPLC-Q-TOF-MS/MS技术与分子网络的综合分析,首次系统解析了樟头红中的黄酮类成分,共发现48种黄酮化合物,其中包含3个潜在新化合物。在此基础上,联合南昌大学余强教授课题组,开展了樟头红黄酮组分的抗衰老活性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黄酮组分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衰老能力,能将线虫寿命延长21.65%,并使氧化应激条件下的线虫存活时间提升35.71%。

图2 樟头红黄酮组分制备流程

图3 主要研究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樟头红中黄酮组分高效、可规模化的制备工艺,不仅可为药食同源植物资源中活性成分的规模化制备提供创新模式,还进一步为江西特色资源樟头红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发现了樟头红黄酮组分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衰老活性成分,具有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或抗衰老药物的潜力。这一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樟头红作为江西特色陈皮资源的重要价值,具备显著的产业转化前景。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JCR一区期刊Food & Function(IF:5.4)上发表,原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pdf/2025/FO/D5FO02218E。(文/图 甘佳攀、周熹如)